文/張浤榮醫師
腎友由於免疫力較為低下,冬季宜慎防呼吸道感染,近日有位68歲糖尿病洗腎長輩,因咳嗽及發燒入院,胸部X光及電腦斷層攝影可見兩側肺部底部肺炎合併兩側肋膜積液。
關於慢性腎友「平日預防呼吸道疾病」之保健之道,茲提供下列幾個注意,首先營養狀況要顧好(與醫師、營養師討論營養指標是否有應加強之處),營養不良者抵抗力會較弱也較常反覆罹病及住院;另外有共病者(如糖尿病)也需將共病照顧指標 (如血糖、糖化血色素) 控制良好,若血糖不良容易感染及發燒;洗腎者宜每月瞭解各項血檢指標是否有需要加強的地方。
在流感疫苗方面,2019年底的公費流感疫苗注射時程都延後,因世衛組織(WHO)流感疫苗選株會議延遲1個月公布北半球選株決定,造成全球疫苗生產、供貨延後,又因2019年夏季流感疫情延遲結束,冬季流感預估延遲於2020年1月初才進入流行期、春節後達高峰,民眾若依疫苗開打時程儘速接種,仍可於進入疫情高峰前獲得足夠保護力。
65歲以上長者公費流感疫苗已於2019/12/9開始施打,重大傷病者自2020/元/1開始施打,所以不論是65歲以上長者或重大傷病者目前都可以施打了。
為何高齡腎友要慎防流感及肺炎呢?65歲以上老人及其他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若感染「流感」及「肺炎鏈球菌」衍生併發症的發生率和致死率遠高於其他族群,可能引起敗血症、肺炎、腦膜炎等多種侵襲性疾病,故近年來政府強力推廣上述族群透過疫苗接種的方式提高自身免疫能力。
2019年底的內科醫學會有「疫苗專題演講」,在會後討論時,有位前輩醫師提供一個很好的問題及經驗分享,也就是曾經有發生「流行性感冒」肺炎的長者,其痰液中培養出「肺炎鏈球菌」,也就是這兩種疾病是可能同時存在的。
所以公費流感疫苗及肺炎鏈球菌疫苗是否可以同時施打?這個問題在衛福部疾管署網站有公開解答,兩種疫苗是可同時接種的,官方建議右手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左手接種流感疫苗;施打肺炎鏈球菌疫苗目的在於降低感染肺炎鏈球菌的風險,並進一步減少病人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如中耳炎、鼻竇炎、肺炎、敗血症、腦膜炎等。
關於公費肺炎鏈球菌疫苗,設籍臺中市60-74 歲市民與 55-74歲原住民市民,市府免費提供 1 劑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接種。108年度台中市採購23價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8000劑,截至2019年12月中尚有4300劑可供民眾接種。(請參下圖)
市面上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 23 價和 13 價兩種,23 價疫苗可快速激活體內的 B細胞淋巴球且保護範圍涵蓋 23 種肺炎鏈球菌,但缺點是保護效果不夠持久。13價疫苗的作用方式在於激活體內的 T 細胞淋巴球,保護範圍雖較 23 價少,但已經涵蓋最常致病的 13 類菌種,且 T 細胞淋巴球有持久的記憶能力,故 13 價疫苗作用效果較持久。(兩種藥物比較請參下圖)
至於18歲以上未滿65歲者,過去接種與接續接種如何銜接,13價與23價如何選擇,間隔多久?請參下圖。
至於65歲以上長者,過去接種與接續接種如何銜接,13價與23價如何選擇,間隔多久?請參下圖。
若不符合上述公費接種條件但計畫自費接種者,23 價疫苗藥品本身自費約 1000多元,而 13 價疫苗價格則約
3000 多元。在考量本身健康狀況及疫苗花費的前提下,可經由醫師評估後選擇合適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