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7日

服用降血壓藥會護腎? 還是傷腎?


/張浤榮 (腎臟科醫師)
   
    談到血壓控制,2008年有一篇文章,介紹各種不同的腎病惡化的病理生理機轉,明白指出Angiotensin II(血管收縮素II)為所有腎臟損傷機轉的核心角色,Nat Clin Pract Cardiovasc Med (2008)。反過來說,如果要抑制腎臟惡化的病理生理機轉,可以抑制血管收縮素系統,也就是使用這類降血壓藥。

    血管收縮素屬於腎素-血管收縮素系統(Renin-angiotensin system,簡稱為RAS)或稱腎素-血管收縮素-醛固酮系統(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 簡稱為RAAS);抑制這個激素系統對腎臟有保護的作用,常使用的藥物有兩類,第一類是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簡稱為ACEI)、第二類是血管收縮素受體拮抗劑(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ntagonist,簡稱為ARB);因為第一類ACEI對亞洲人來說容易造成長期乾咳,所以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藥物是第二類的ARB類降血壓藥。

    以糖尿病腎臟為例,當糖尿病發生腎病變時,腎絲球為代償其功能性的腎實質減少,會有腎絲球高過濾的現象(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而這種腎絲球內高過濾現象,會造成腎絲球內高壓,隨著時間逐漸造成腎臟功能的惡化,相反的,如果以抑制血管收縮素激素系統之藥物來降血壓,可以將腎絲球的入球小動脈放鬆,又讓出球小動脈放更鬆,腎絲球內的血液灌流會比較好,腎絲球內的壓力自然可減低。
   
    在所有ARB與糖尿病腎臟保護的隨機分派大型人類研究中,最有名的兩篇是同時在2001年發表於新英格蘭雜誌的研究,一篇是以藥物Losartan 進行的RENAAL研究(NEJM 2001;345:8619),另一篇是以藥物Irbesartan 進行的IDNT研究(NEJM 2001;345:85160.),正因為這兩個研究的發現,所以嚴格來講對於ARB類的降血壓藥,美國FDA只核准LosartanIrbesartan這兩種藥具有「糖尿病腎臟病」的適應症。

    至於血壓控制的目標為何? 各個國際治療指引互有爭論,譬如第八屆聯合國家委員會JNC 8指引及歐洲ESH/ESC指引推薦140/90 mmHg,而國際腎臟醫學會KDIGO指引和美國腎臟基金會NKF指引推薦糖尿病腎臟病者為130/80 mmHg,美國心臟學會ACC/AHA指引則推薦 130/80 mmHg

    血壓控制並非越低就越好,其實會有J曲線效應(太高或太低都不好)2011JAMA雜誌有一篇針對3520330位大於50歲近期中風的病人研究,病人依收縮壓共分為五組,分別為<120120-130130-140140-150>150等五組,研究目標為是否發生再發性中風,追蹤兩年半後,研究發現收縮壓為130-140mmHg這組風險最小;而收縮壓為120-130mmHg者風險為收縮壓130-140mmHg這組的1.29倍;而收縮壓為140-150mmHg者風險為收縮壓130-140mmHg這組的1.23倍,而收縮壓為>150mmHg者風險為收縮壓130-140 mmHg這組的2.08倍。足見收縮壓太高或太低都不好,目標若130/80 mmHg就好了。JAMA. 2011;306:2137-44.

    血壓過低會造成腎損傷的另一個證據,近年很熱門的SPRINT研究,發表於2015年新英格蘭雜誌(NEJM 2017; 377:733-44),參與研究共有9361位大於50歲全部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患,隨機分派分成積極血壓控制組(收縮壓<120; 4678)、另一組為傳統控制組(收縮壓<140; 4683),這個研究觀察的綜合指標包括心肌梗塞、急性冠心症,中風,心臟衰竭或死於心血管病因,研究結果發現積極控制組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以及任何原因死亡率較低,但是急性腎損傷較多。該研究於2018年於美國腎臟病雜誌再度發表腎臟追蹤報導,說明積極血壓控制組的病人有3.8%(179)發生急性腎損傷,而傳統控制組只有2.3%(109)發生急性腎損傷,積極血壓控制發生急性腎損傷的風險是傳統血壓控制的1.64(95%信賴區間1.3~2.1)AJKD 2018; 71:352361


不過,對於SPRINT研究報告的解讀,勿因急性腎損傷所影響,對於這群非糖尿病患者,其中積極治療組的預後,致命和非致命性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以及總體死亡率都較低;至於誰會是那少數可能發生急性腎損傷的高風險3.8%患者,只能說醫師與患者都需注意。

    結論是,適當的使用抑制血管收縮素系統的降血壓藥可以為九成以上的腎病患者帶來護腎效果,但過度積極的處方有3.8%的患者反而會造成急性腎損傷,處方是否確認安全,初使用後二至四週可經由抽血檢驗腎功能得知。


2019年9月13日

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FSGS)



/張浤榮 (腎臟科醫師)

1957年,Rich首先從20個腎病症候群小孩的研究中發表了FSGS (Focal segmental glomerulosclerosis)這個字眼,他的描述包括了腎絲球硬化(glomerulosclerosis)、局部(Focal)和節段性(Segmental)的位置。

所謂腎絲球硬化是指腎絲球萎縮且硬掉,對一顆腎絲球而言,可以只發生於一小部分(節段性Segmental),也可以發生於整顆腎絲球(全球腎絲球硬化Global glomerulosclerosis),所以,「腎絲球硬化」的描述是有程度上的差別。



「節段性(Segmental)」是對一顆腎絲球而言;而「局部(Focal)」是指對一片腎組織而言,病灶並不是分布在整個腎臟,而只在一部份的位置;既然對一片腎組織而言只有局部有病灶,那麼會不會腎臟穿刺檢查時沒有抓到病灶而影響診斷,這是有可能的,如果穿刺檢查未抓到有硬化的腎絲球時,那麼病理診斷將會是微小腎病變腎絲球腎炎,一般而言微小腎病變腎絲球腎炎是容易治療的腎絲球腎炎(但仍有5%很頑固),如果遇到微小腎病變腎絲球腎炎的治療效果不如預期,可能要再做一次腎穿刺檢查,因有可能是FSGS

FSGS好發的年齡是小孩子及年輕人(教科書是這樣寫),但是實務上似有延伸,根據2018年腎臟醫學會蒐集的133FSGS患者資料來看,平均年齡是50.4±17.1(BMC Nephrology 2018; 19:6)


FSGS又分為原發性與次發性(或續發性)兩種,原發性是指腎病原因起於腎臟本身;次發性是指腎病原因起於腎臟以外的原因,通常我們所討論的治療都是針對原發性FSGS,而次發性FSGS的治療有時需考量且針對次發的原因去處理。

FSGS佔所有原發性腎絲球腎炎的比率,腎臟醫學會的統計佔21.6%,本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十年的統計佔15.9% (Acta Nephrologica 2012; 26:68-73)

由於腎絲球硬化(組織萎縮硬化是不可逆的)的關係,這個疾病與其他腎絲球腎炎相比較難治療、達到蛋白尿完全消失較為不易,且十年預後較差(40%可能會洗腎),但以上是來自統計統計,對個案而言,有些個人指標可以推估將來預後可能為何?

預後不佳個人風險指標包括:1. 血壓很高 2. 蛋白尿很重 3. 血液肌酐酸已經異常 4. 腎臟病理切片報告中會列出共採到幾顆腎絲球,其中幾顆完全正常、幾顆部分硬化(部分壞掉)、幾顆完全硬化(完全壞掉),硬化的部分是不可逆的,從這些數據可以推估可以治療努力的非硬化腎絲球比率佔多少,5. 腎臟病理切片報告中也會列出除了腎絲球以外的間質區域,萎縮纖維化的比率佔多少,萎縮纖維化的部分(如疤痕組織)是不可逆的,患者可以推估可治療努力沒有萎縮纖維化的腎組織比率佔多少。

也就是說,雖然FSGS這個病名所連結的預後不太好,但是如果前述五項個人風險指標都不嚴重,患者可能居於預後較好的這一邊,治療態度就應採取較為積極的態度。

關於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的治療, 2012年國際腎臟醫學會(ISN)發表KDIGO國際腎絲球腎炎治療指引(註:美國沒有腎絲球腎炎治療指引),如果患者對於治療指引有興趣,可以查詢國際腎臟醫學會(ISN)2012年腎絲球腎炎的臨床治療指引,到KDIGO的官網(https://kdigo.org/)的臨床指引(https://kdigo.org/guidelines)的下載頁面(https://kdigo.org/guidelines/gn/)就可下載英文版Glomerulonephritis (GN) 腎絲球腎炎治療指引,下載後共有143頁,其中第15頁在介紹原發性(idiopathic) FSGS的治療,不過讀者在閱讀時,應從第14頁成人的微小腎病變(Minimal-change disease in adults) 開始閱讀,因為兩種疾病本因類似、治療類似、在教科書中同屬一章,只是FSGS屬於較為嚴重的類型。


如果患者對英文版指引或治療有疑問,建議可以利用張浤榮醫師尊榮諮詢門診,有較長的時間可以討論,尊榮門診簡介(https://changhr.blogspot.com/2019/06/blog-post_30.html)

以下治療個案分享:

T女士,68歲住台南,於20156月初診,診斷為局部節段性腎絲球硬化症,開始治療時有重度尿蛋白UPCR9646~12880,即每天尿蛋白流失9.6~12.8(註:健康人UPCR小於30;微蛋白尿UPCR30-300之間;蛋白尿UPCR>300;嚴重蛋白尿即腎病症候群UPCR>3500)

關於UPCR的判讀請詳這篇文章
如圖,療程由2015/6/232015/12/1共五個月,T女士從善化來中山共17(2月約每週回診,後3個月每兩週回診一次),前2月頻繁回診的原因是為密集討論藥物適應、治療反應與用藥問題、並安全監視(因年長及免疫抑制劑使用),值得一提的是,如圖從2015/6/232015/8/11有兩個月的時間,她的重度尿蛋白並沒有減少,每日尿蛋白維持在9.6~12.8克之間,這兩個月期間T女士每週從善化來中山,要不是她的耐心與信賴,願意與我們持續配合,也不會第三個月的尿蛋白UPCR降至1418,甚至最後降至225,水腫在UPCR降至1418時已消失。



前述國際腎臟醫學會2012年治療指引就有提到,FSGS的藥物治療至少四個月(要有耐心);即使幸運的治療成功尿蛋白完全消失,減藥的速度也要非常緩慢否則會復發,要以超過六個月的時間來減少藥物避免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