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30日

多囊腎友福音: 健保新藥 Tolvaptan 108/7/1 上路

/張浤榮

Tolvaptan,商品名為Jinarc,通過美國FDA核准的日期是2018423日。對於有快速惡化風險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病患,是第一種延緩腎功能惡化的藥物治療。

關於多囊腎新藥Tolvaptan的背景介紹,以及該藥於新英格蘭雜誌所發表的兩篇研究結果,我們先前者這一篇文章介紹過。

在台灣,該藥於2019/7/1健保正式上路,其使用規定如下(符合使用條件者需透過腎臟專科醫師向健保局提出事前申請書審查)

Tolvaptan (Jinarc)(108/7/11) 健保使用規定:

1. 限腎臟專科醫師處方,須經事前審查核准後使用,每日至多使用2 粒,每年檢附評估資料重新申請。

2. 限用於已出現病情迅速惡化跡象之第3期慢性腎臟病的18-50歲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ADPKD)患者,且腎臟影像呈雙側/瀰漫性水泡,病情須符合下列至少一項:
(1) 一年之內eGFR下降≧ 5.0 mL/min/1.73m2或五年內eGFR每年下降≧ 2.5 mL/min/1.73m2且排除其它如脫水、藥物、感染、阻塞等原因所致。
(2) htTKV符合Mayo分期1C-1E disease

3.病患開始使用tolvaptan前,確認下列條件及病史:
(1)用藥前肝功能正常
(2)血清尿酸濃度控制在7mg/dL 或以下
(3)沒有青光眼或經眼科醫師證明眼壓控制良好
(4)沒有皮膚腫瘤的病史
(5)沒有電解質異常
(6)排除懷孕、哺乳、脫水、尿路阻塞、 及肝臟損傷病史

4.出現下列情況時停用 tolvaptan
(1)在藥物調整後,肝功能指數仍高於上限三倍
(2)在使用tolvaptan一年後,eGFR下降仍 ≧ 5mL/min/1.73m2 
(3)有明顯副作用以致有危害健康的疑慮時


2019年7月23日

亞洲腎臟座談醫學會獲最佳海報提名


/張浤榮 2019/7/21


2019/7/19-21我受邀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8屆亞洲腎臟座談醫學會並投稿論文,我們的海報論文通過第一輪初選,獲選為最佳海報提名。

我們的論文題目是:不同透析液鉀濃度對血液透析患者心電圖QTc離散度的影響(Effect of Different Dialysate Potassium Concentrations on QTc Dispersion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這個研究設計是關於血液透析A液鉀離子濃度的轉換,去年我們腎臟科在論文研讀會時注意到,透析過程中鉀離子的過度矯正,可能造成透析中或透析後的心律不整,根據國外報導,最怕的是誘發心臟風險。

先前我們透析室的透析A液鉀離子濃度有兩種,一種是1 mEq/L,另一種是2 mEq/L。為了提升患者透析安全,將尚在使用透析A液鉀離子濃度為1 mEq/L的患者,共有19人全數轉變為2 mEq/L(經患者同意),以心電圖的QTc離散度來代表不同鉀離子濃度是否具誘發心律不整風險的指標(QTc離散度越大代表誘發心律不整可能性越大)


研究結果發現,使用A液鉀離子濃度1 mEq/L透析,透析後的血鉀濃度較低,而洗後與洗前的心電圖的QTc離散度相比,洗後的QTc離散度在統計上明顯較大(p=0.02),結論是:使用血液透析A液的鉀離子濃度為2 mEq/L可能較為安全。

雖然我們的海報在最後總決選沒有獲獎,不過只好以「入圍就是得獎」勉勵自己,下次再接再厲,繼續提升病人安全才是我們更主要的責任!






2019年7月14日

關於長者腎絲球腎炎之免疫抑制治療:該或不該?

/張浤榮




2008年時我曾到日本東京醫科大學八王子醫院擔任訪問學者,期間也受邀在該院發表兩個主題的演講,其中一個主題是關於我的博士論文分享,向日本醫師介紹中草藥馬兜鈴酸與腎病變以及泌尿系統癌症的關聯,所引用之證據有細胞研究、動物研究以及人類統計之證據。(註:雖然名為中草藥馬兜鈴酸與腎病變,但是這是世界關心的話題)


2008年於東京醫科大學擔任訪問學者


2008年,比利時學者在國際腎臟雜誌發表馬兜鈴酸腎病變是世界性問題

註:張浤榮關於中草藥馬兜鈴酸博士論文

註:張浤榮與劉秉慧老師共同指導研究生,主題為:馬兜鈴酸在人類腎細胞株所誘發的氧化壓力及其影響

在日本時,我每日跟日本醫師一起查房或門診,2008年時我觀察到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日本腎臟科病房的住院患者,平均年齡都很大,超過八十幾歲的人很多,而且長輩病況逐漸穩定後,也不太想出院。當時我們中山醫院腎臟科病房的住院患者,大多年齡約六十幾歲,這個差異當時給我的印象很深。

而今2019年,十一個年頭過去,當初我在日本病房的印象已經搬到台灣來了,目前在我們的腎臟科病房,超過80歲長者比比皆是,研究報導台灣是亞州國家族群年齡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因為生育率小的關係)

因此,以前不曾見或是很少見的老人腎病,現在都遇見了! 您能想像98歲的長者初發生尿毒症腎衰竭嗎? 98歲的長者發生尿毒症的治療方式也跟五六十歲的中年患者一樣嗎? 相信不論您是否具醫療專業知識,大家都會認為不應該一樣

蛋白尿或腎絲球腎炎可簡單分成非免疫疾病免疫疾病兩大類;「非免疫疾病」如糖尿病腎病變在發生蛋白尿時不需免疫抑制劑治療;而「免疫疾病」在治療時則需要免疫抑制劑治療,免疫疾病最常見的腎絲球免疫疾病為IgA腎炎,我們在先前介紹過。http://changhr.blogspot.com/2019/05/iga.html

問題就來了,免疫抑制劑治療有利也有弊,免疫抑制治療可能治癒蛋白尿讓水腫不再發生、但可能誘發感染風險,尤以長者為是,利弊之間需要權衡,療效與風險也都需要讓患者與家屬瞭解,在了解全盤醫療知識後家屬也可以參予醫療決策決定(Share Decision Making),此外,縮短回診間隔可頻繁安全評估並提升病患治療安全。

這是一位74歲男性,尿蛋白3價,合併雙下肢水腫,每日尿蛋白流失量約為7212毫克(7.21)。其病理診斷為膜性腎絲球腎炎,外院醫師建議保守治療,因水腫與症狀持續,再來本院諮詢。

註:正常人每日尿蛋白流失量小於0.2克;大於3.5克即為嚴重,尿蛋白流失多,血液中白蛋白會過低並導致腳水腫。

註:尿蛋白的檢驗與判讀,請詳這篇文章

註:關於膜性腎絲球腎炎的治療,請詳這篇文章
http://changhr.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8.html

UPCR約為每日尿蛋白流失總量之估計值,
以此圖為例7212約為每日尿蛋白流失7212毫克,7.21
(正常人每日小於0.2)

經由雙向溝通,免疫抑制劑治療的全盤介紹,患者與家屬瞭解後決定接受輕度免疫抑制治療蛋白尿與水腫,如圖,治療前每日尿蛋白流失量約為7212毫克(7.21),接受兩週治療後尿蛋白減為一半約為3738毫克(3.73),再經一週尿蛋白再減為2308毫克(2.3),目前無任何治療不適應,預估到達蛋白尿完全緩解之療程約為9-12月,持續監測治療中。